在峨眉山市罗目古镇,有一项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艺术,它唱词通俗易懂、舞蹈节奏感强,本期了不起的乐山非遗走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峨眉莲箫,体验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。
峨眉莲箫风格独特,打法多样,形象典型,这种集舞蹈、说唱、音乐于一体的曲艺形式,让打的人打得高兴,听的人听起愉快,不仅能振奋精神、欢愉心态,且富有寓意、韵味深长。作为“莲箫之乡”,罗目镇始终将“峨眉莲箫”作为该镇的一张文化名片,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,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坐落在镇上的罗目镇小学,通过“打造礼学平台,创建莲箫特色”,将峨眉莲箫纳入小学课程,将传统的莲箫与课间操相结合,创新编排3套莲箫操,实现了学校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结合。
在罗目镇小学,学习打莲箫5年多的学生夏嘉瑶成了记者的小老师。在小老师的带领下,记者边打边跳,学习峨眉莲箫的基础打法。
峨眉莲箫市级非遗传承人鞠方娥虽然已80多岁了,但听到熟悉的音乐,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拍手跟着唱。“打莲箫将近70年了,打莲箫让人心情舒畅,随心所欲想唱就唱。”鞠方娥表示,与莲箫相伴的岁月,是快乐的时光。
体验手记:边打边唱、节奏分明、悦耳动听的峨眉莲箫,通过老中青少接力传承,迸发了青春与活力,丰富了当地群众精神生活,留住了乡土文化的根脉。
行走校园,不仅有琅琅读书声,还有悦耳的莲箫声,“非遗”文化就这样浸润着学生的心田。莲箫文化进校园,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学校文化和学校体育三结合,让学生深入了解莲箫的同时,锻炼身体,提升综合素养,也让乐山的曲艺文化接续传承,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大背景下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六期【了不起的乐山非遗】栏目中,体验官探非遗、触匠心,聚焦夹江年画、“闲粱”面塑、峨眉扎染、苏稽香油米花糖、竹纸制作技艺和峨眉莲箫,看到新时代乐山非遗绽放的新光彩,切实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、自信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记者:徐珍、周柳、刘春梅、包思雅
制图:余图发
(编辑:许晶晶)